周总理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不仅是党风的楷模、治国的典范,更是治家的榜样,他给亲属制订了"十条家规",一是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出差顺路时看看;二是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是来者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出钱,没有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四是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是不许请客送礼;六是不许动用公家汽车;七是凡个人生活中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别人去办;八是生活要艰苦朴素;九是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是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规范和约束他们的行为,这不仅是周总理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通过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对照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价值取向,形成的以爱党爱国、坚定信仰、严守纪律、清正廉洁为内核的“红色家风家规”。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可以说,周恩来总理没有给后人留下一砖一瓦、一钱一物,却为后人留下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规家风,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子孙为之自豪,世人为之敬仰。他要求亲属要和全国老百姓一样过简朴日子,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在周家兄妹中,他们就是普通老百姓,没有人当大官,没有人经商挣大钱,没有小车子、大宅子。
周恩来总理不仅有大公无私的“家规”,还有艰苦朴素、自己动手的好“家风”。新中国成立后,他的一套睡衣穿了20多年,破了就补,补了又穿,破了再补。他只穿过两双皮鞋,夏天穿一双黄色的皮凉鞋,春、秋、冬三季穿一双黑皮鞋,两双皮鞋穿了20多年。在生活上,凡是他自己能做的事,绝不要别人来办。在和侄女一起吃饭的时候,周恩来一碗饭吃完后,侄女忙站起来要为他添饭,但被他谢绝了。他说:“要别人添饭,我们周家没有这个规矩。”说着自己用不方便的手去添饭,并把掉在桌上的几粒饭捡起来放进了嘴里。这些生活中的细节,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周恩来总理身上的这种大公无私的“家规”和艰苦朴素、自己动手的好“家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于党、于国、于家,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像周恩来总理那样,涵养好的时代家风,严格管好、管住家属子女,自觉摆正党性与亲情、家风与党风的关系,保持住不徇私情的勇气,经常给自己和亲属们敲敲警钟,消除头脑中的特权思想,从而营造良好的家风,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