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泾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最好的传承
来源:泾阳县纪委监委 作者:张芮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2-04-29 09:36:43

传统的中国家庭非常注重家风庭训,常言道:“人必有家,家必有训。”良好家风的传承就是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传承。正是因为这些积极的、先进的、开放的家风传承,才造就了江山代有才人出,成就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铸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诫子书》、《颜氏家训》、《朱熹家训》、《增广贤文》、《梁启超家书》、《曾国藩家书》等等,不一而足,无不体现良好家风关于修身、治家、立世的思想光芒。东汉名臣杨震曾经的一句“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也是让我们念兹在兹。

杨震在赴仕途中经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震性公廉,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金银财宝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清正廉明的品格才是留给子孙后代最为丰厚的财富,那才是能造福后代最好的礼物,并且是可以一代代传承下去的!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我们应该礼敬传统,让良好家风薪火相传,更应与时俱进,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联系。在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被赋予了比人民群众更高的权利的同时,也承担了更大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肩负起民众的希望。良好的家风,既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又是防腐拒贪的无形“防火墙”,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拿出有力有效的措施推进家风建设。

惟有如此,才能使新时代的年轻人在年幼懵懂时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年富力强时“撸起袖子加油干”,在老当益壮时“不待扬鞭自奋蹄”,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奋勇向前。

上一条:书写“人民至上”的永恒答卷 下一条: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有关法律法规------------------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规...[详细]
中共泾阳县纪委  泾阳县监察委员会主办
地址:泾阳县姚家巷29号  电话:029-36222237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30047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