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近期有个热门话题“如何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这个话题暗讽了当今基层一大批不担当不作为的“躺平式”干部, 不干事还“找茬”,令领导、同事都头痛。那如何让基层“躺平式”干部“躺不住”呢?是基层亟待解决的问题。
何为“躺平式干部”呢?究竟有几副面孔?我是这样认为的,首先,这些干部在工作中没有责任心,经常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没有团队精神;其次,这部分干部擅长推诿扯皮,没有担当精神;最后,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干事,只会在领导“眼里”干事,没有自己的想法成果,且会抢夺别人的工作成果,这也是最令人憎恶的一点。
在这个热门下有人评论说,这些干部尤其是一些“躺平”的中年干部,甚至成为影响基层部门行政效能的群体性障碍。“躺平式”基层干部的典型特征是,年纪四十上下,正是年富力强,多因晋升无望,工作热情低迷,遇事左推右挡,坐等退休交岗。但我觉得不尽然,不只是中年干部,很多年轻干部同样会有类似的想法,这才是最令人害怕的地方。所以,如何化解这类问题现象,真的是基层工作中的疑难杂症了。
“躺平式”干部的危害,会直接影响到一个部门的工作效能,所以一定要软硬兼施破难题。一方面,基层最重要的激励手段是晋升,要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要用好干部选拔指挥棒,把在一线踏实奋斗,能干肯干的干部识别出来、提拔上来、重用起来,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前途会在踏实工作中展现出来;另一方面,要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探索建立退出机制,破除“大锅饭”思维和“铁饭碗”现象,让自以为端上“铁饭碗”的“躺平式”干部无处容身,譬如可以进行月考核,随机测试工作相关知识,对各级干部进行谈心谈话,多方了解,既要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也是倾听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如此多措并举,才能一步步缓解这种乱象。
工作环境是我们在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所有基层干部自己也要从自身做起,拒绝“躺平”,真正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