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微,意为谨慎及于细微之处,就是要认真重视和正确处置细小的事情。纵览古今中外,凡有大作为、成大业者,无不始于慎微,成于慎微。“堤溃蚁孔”的故事说到:战国时期,魏国相国白圭在防洪方面很有成就,他善于筑堤防洪,并勤查勤补,经常巡视,一发现小洞即使是极小的蚂蚁洞也立即派人填补,不让它漏水,以免小洞逐渐扩大、决口,造成更大的灾害。由于他对防洪堤坝开展常态化巡视,切实做到防微杜渐,因此白圭任魏相期间,魏国从未闹过水灾。
慎微,要深知“小节、小事”并不“小”。“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这段话出自《韩非子·喻老》,是指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提醒人们不要小看自己的所犯的错误,一点点小错的积累会使你的锦绣前程毁于一旦。“大节”与“小节”,从来都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小节并不小,在党性修养过程中,大节、小节,大事、小事,其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无数事实雄辩地说明,一个在小节、小事上过不了关的党员领导干部,也很难在大节上经得住考验。古人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道自微而生,祸是微而成”。这些至理名言,都说明慎微的重要性、必要性。所以,党员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一定要严于自律,率先垂范,加强修养,小处不可随便,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慎微,要管住“细小”守好“初始”。廉洁自律一定要从身边小事着手。否则,就有可能由“小贪”逐步发展成为“大贪”,积“小恶”而成“大恶”。小”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个人的爱好是人的天性,或喜欢琴棋书画,或爱好花鸟鱼虫,或喜好摄影集邮等。这样的“小事”管好了,可以锤炼操守品行。但如果一旦与权力相结合,恣行无忌,不加控制,便容易出问题,犯错误,栽“跟头”。在历史上,越王好勇,一些人就拼命逞强;楚王好细腰,宫娥多饿死。从中看出,权力者有所“好”,就有人怀着各种企图投其所好,结果往往被“好”所害。相比之下,春秋时鲁国宰相公仪休嗜好吃鱼,有位管家登门给他送鱼,他始终不肯收纳。管家说:"听说您极爱吃鱼才送鱼来,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很爱吃鱼,才不能接受啊。现在我做国相,自己还买得起鱼吃;如果因为今天收下你的鱼而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成了罪人,以后还能吃得上鱼吗?所以我决不能收下。"身处几千年之前古人贤达尚能如此清廉,实在令人敬佩不已。因此,全体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不能以“一点小事无所谓”来放纵自己,要事事慎微,处处慎独。为人要清白,为官当廉洁,而要做到“清”与“廉”,须从“慎微”做起。
慎微,要及时纠治“小”毛病,谨防酿成大“疾患”。
思想的滑坡必然导致行动的偏差。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恶小”即小缺点、小错误。防止犯大错误,就要从自觉纠正小缺点、小错误做起。《淮南子·缪称》:“故积羽沉舟,群轻折轴,故君子禁于微。”积小患可成大祸,比如:喝点小酒,打点小牌,贪点小利等。对类似这样的小节,有些党员领导干部缺乏应有的重视、足够的警惕,认为区区小事,无伤大雅,不足挂齿。其实并不然。错误不论大小,都是错,倘若马虎草率,放纵细枝末节,往往会酿成小过积大错,小问题变成大“疾患”。 西藏自治区原工商局党委书记、副局长赵世军在吃点、喝点、拿点、要点、收点等小节问题上不以为然、疏于防范,甚至自我放纵,一步步突破底线、触碰高压线,直至全线失守。2021年3月19日,日喀则市人民检察院以赵世军犯受贿罪向法院提起公诉。待到幡然悔悟之时,他才发现小毛病已引发大祸患,悔之晚矣。
《后汉书·陈忠传》说:“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任何事物的演变总是有一个由小到大、起于“微”而止于“巨”、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近年来被查处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来看,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大都是从道德品质上出问题开始的,即所谓“小节”。腐败分子腐化堕落,无不是从接受一次吃请,收受一点回扣,谋取一份私利开始的。一而再,再而三,“一日一钱,千日千钱”,“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止则滔天。”当欲望一旦毫无顾忌、毫无约束地释放时,就因固化而难以挣脱,落得可悲下场。
作为党员干部既要把握大节,更要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防线,自设“防火墙”、自套“紧箍咒”,在日常小事和细节问题上坚守住心灵的“防护堤”,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心中始终有条政治上的高压线、道德上的耻辱线、法纪上的警戒线。领导干部身负重任,一思一行关系到人民利益和事业的发展,更应从细微之处从严要求。做到防微杜渐,从严律己,自觉过好权力关、名利关、金钱关、美色关、人情关,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报组织之恩,始终保持健康的人生追求,无愧于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