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泾阳县公安局综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组织观看了多部专题警示教育片,看到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放松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制不住犯罪分子的糖衣炮弹,与犯罪分子臭味相投、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最后走向犯罪的深渊,身陷囹圄。看了以后,感触很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第一,廉洁是执法公正之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召开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曾讲到:“公生明,廉生威,执法司法是否具有公信力,主要看两点,一是公正不公正,二是廉洁不廉洁”。公生明,廉生威,简单理解就是为官公正,才能使政治清明,为官清廉,才能在百姓中树立威信。公正与廉洁是紧密联系的,不公正的后面往往隐藏着不廉洁。公安队伍作为执法者,每个人手上都多少掌握着一定权力,如果不能做到廉洁,因为当事人“送点钱”,收了“好处”后就随意搞“执法变通”,为当事人开脱,应当处罚的不处罚,或是降格处理,放纵违法犯罪嫌疑人,甚至充当“黄、赌、毒”的保护伞,收取保护费,为个人谋取私利,就会严重影响到执法的公正性。因此,每个公安民警必须切实将公正廉洁执法牢牢记在心里,扎根脑中,践行于执法实践中,做到办事公平、执法公正,才能树立起公安机关的形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第二,廉洁是服务人民之关键。人民群众常将公安机关的称呼为“人民公安、人民警察”,之所以在公安、警察前面加上人民,是因为人民警察作为执法者,其执法权限不是与生俱来,是人民赋予的,也必须应用这些权力为人民服务。然而,作为公安机关来说,服务人民不是一句空话,最直接、最需要的就是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上,服务于民、执法为民。人民警察代表人民群众执法,一旦队伍不廉洁,人们群众就会对执法者所代表的政权提出质疑,政权的公信力就会随之下降。公安机关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公信力的执法责任,就应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为人民服务,不营私舞弊、徇私枉法,公而忘私、无欲无求,做人民的公仆,要做到这些就首先需要的就是廉洁,不因贪欲而侵犯群众的利益。
第三,廉洁是忠诚于党之核心。清正廉洁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公安机关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开展执法活动的,也必须做到对党和国家忠诚。而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执法活动中就体现为“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任何执法活动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案件事实基础上的,这就要求人民警察牢固树立证据意识,全面、客观、准确地收集和调取证据,既要寻找不利于当事人的证据,又要收集有利于当事人的证据;既要倾听受害人的讲述,又要重视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执法活动要力求在尊重事实、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行,严格把好法律适用关,不收受贿赂,不利用办案之机谋取个人利益,不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自觉做到忠于事实、忠于法律、忠诚于党,才能实现公正执法。
(泾阳县纪委监委驻县公安局纪检监察组张宏)